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于2015年11月11-14日于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FC 博览会是门窗幕墙行业企业首选的新产品首发平台和斗秀场。每年11 月,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都来到这里,寻找创新产品和技术。门窗幕墙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也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交流和碰撞。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合和五金销售中心副总经理曹达文,与大家共享五金行业未来的发展新革局。
合和五金销售中心副总经理 曹达文
记者:这次门窗幕墙博览会贵公司有带来新的产品吗?
曹达文:新的产品很多,比如一些门控的闭门器。因为这次展会主要是展一些窗五金,但是窗五金目前来说,对于行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主要这几个大的方向:外开、内平开、内开内倒。我们这次门控也带来了一些特别的产品,例如闭门器等等都是我们的主推产品。
其实这次展会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展一些新的产品,只是为了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平台最重要。
记者:现在五金行业竞争也很激烈,贵公司的市场定位是什么呢?在五金行业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曹达文:我们自己怎么定位不重要,行业对我们的定位才重要。行业对我们的定位都是数一数二的,在行业里一直都是走中高档的路线,所以合作伙伴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全国前五十强企业,比如恒 大,保利,万科。
记者:五金行业跟门窗行业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那么贵公司是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推荐给上游企业的?
曹达文: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有跟一些大型的房地产进行企业交流,例如技术方面和成本合作方面。实际上每个企业都把成本合作放在前位,但是他们对技术方面的一些东西不熟,所以我们从这一方面切入,引导客户走向。目前一直以这样的工作为主。
记者:现在产品同质化竞争很厉害,那么贵公司有什么优势?
曹达文:我们的优势是质量稳定,产品的前期配置做的比较到位。现在企业对技术不太熟,我们做前期技术的引导和支持,给他们提供全面的配套。就目前来说,我们是把这个放在前面的,也是我们在行业里面被很多企业比较认可的,技术服务在前面。
记者:贵公司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面有没有特别的要求或是技术要求?
曹达文:我们的原材料选择和其他企业不一样,首先注重的是质量,也是一句话稳定。我们选择材料肯定不会偷工减料,这是最重要的,作为大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一直都是跟上海宝钢直接供应的。宝钢能够确保我们走在行业的前列,质量稳定。
记者:五金行业现在发展情况如何?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曹达文:其实整个五金行业我觉得都是一个分向的阶段。像我们这样走在前列的,就会越走越高。分向走下部分的只会慢慢淘汰,这一年来淘汰了不少。行业洗牌,强的会越来越强,低端的没有竞争力的,适应不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就会被淘汰。
记者:目前公司跟那些门窗企业有过合作?在合作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曹达文:合作过的企业有很多。例举几个大一些的企业有,朗诗,嘉寓,万和,行盛。
问题倒没有,只是在行业里需要引导,对于品牌,选用,品质方面的一个引导。以前都是以价格为主,但是现在注重性价比,有价格有服务有技术,在售后这一块特别重要。以前企业很看重价格,现在更看重前面的配置和后面的服务。
记者:贵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有那些大的战略布局?
曹达文:目前的战略不好说,因为现在市场变化很大,特别是这一年。公司整体的战略还是先做强再做大,这是最基本的战略。现在我们有四条产品线,门窗,五金,门控,塑钢。门控这一块一直都是作为门窗大头之外的主力发展的方向。
记者:开发商在五金选购时比较注重哪方面?和开发商合作一般采取哪种方式?
曹达文:开发商主要看你能不能从他的角度出发为他想,提供适合他的,能够解决他问题的产品。售前这一块比以前要重视很多,这是最明显的改变。
这几年和开发合作比较多的方式都是集采。像保利,万科,恒大都是全国指定品牌,然后各个单位去采购。
记者:站在现在的五金行业角度来看,现在行业产品以及市场的认知度,跟国际一流品牌差距大吗?有没有好的策略来应对?
曹达文: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今年从德国考察大企业回来,感觉差距真的非常明显。至于要我去判断有几年,说真的我还真的说不出。我只能说差距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合和五金作为行业里的领域企业我们一直在追赶,尽量做到他们能做的我们都可以,而且性价比要比他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