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家居零售巨头宜家因涉嫌利用与荷兰当局达成的税收协定大肆逃税,成为欧盟打击逃税的调查对象。如今时隔两年左右,欧盟对宜家逃税的调查也已接近尾声,据悉,欧盟最后极有可能要求宜家向荷兰税务机关补缴款项达10亿欧元之巨的税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让我们一起对本次事件进行回顾:
对于跨国巨头在欧洲的逃税行为,欧盟近年一直援引“禁止国家援助”条款予以“严打”。2013年以来,欧盟已对苹果公司与爱尔兰政府、菲亚特与卢森堡政府、星巴克与荷兰政府等达成的税收协定展开调查,结果要求苹果公司补交130亿欧元税款,菲亚特补交3000万欧元税款,而星巴克则顺利逃过一劫。但此次,宜家大概就没有星巴克这么幸运了。
在慈善机构的结构下,宜家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可以支付比竞争对手少33倍的税费。正因此,欧盟决定在2017年对宜家展开调查。调查的依据是2016年欧洲议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内容指出,在2010年至2016年年度,宜家利用层层法律与公司结构逃税多达10亿欧元(约11亿美元)。
在欧盟正式启动对宜家的调查后,相关人士就表示,此类案件一旦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就意味着存在严重违法嫌疑,预计宜家“在劫难逃”,最终要向荷兰政府补交巨额税款。
那么,宜家是如何“暗箱操作”的?
据悉,2006年,宜家与荷兰政府达成协议,以支付“执照费”为名向一家位于卢森堡的宜家子公司转移巨额收入。因为根据卢森堡的税收政策,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必缴税。
2011年,宜家又与荷兰税务机构达成协议——宜家向位于列支敦士登的一家宜家子公司提供“贷款”,大量收入由此转移到低税收的列支敦士登,由此躲避了大量税款的缴纳。
在2017年,欧盟对宜家展开调查之际,宜家的回应是,在声明中强调:“承诺按照所在地的法律和规定纳税”,并“按照欧盟规则“配合调查。
不过,就目前欧盟调查情况来看,宜家可谓是“在劫难逃”,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文章来源: 家具微资讯-公众号,侵删)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4-01-17 阅读量:1575
2024-01-16 阅读量:1065
2024-01-15 阅读量:1180
2024-01-13 阅读量:2470
2024-01-10 阅读量:1904
2024-01-08 阅读量:1418
2023-12-30 阅读量:28886
2023-12-16 阅读量:5342
2023-12-12 阅读量:4663
2023-12-11 阅读量: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