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早些时候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文化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这次历时12天完成的灯会,引起争议不断。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我们就从照明行业的角度,来看看故宫灯光秀背后的文化融合。所谡文化融合,其实就是灯光秀复合式价值的一种体现。第一,增加景区、城市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引导大众对某种精神或情怀的回归,展现文化内涵,张扬城市精神。第二,灯光秀可以帮助景区、城市建立地标性建筑和核心地带,增强软实力,打造魅力文旅新名片,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第三,通过灯光秀吸引人流,带动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让文化资源变现,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看似好处多多,但想要成功打造一场具有文化融合性质的灯光秀,确非易事。我们知道,灯光秀引导的是大众对某种精神或情怀的回归,那么灯光秀本身就要有故事、有内涵,不能乏味,空洞,要不然引不起观众情感共鸣,就会画蛇添足,几不像,以失败告终。
因此,灯光秀应该从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痕本身出发,继而通过科技的手段,深度讲述灯光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单纯亮化产品的堆砌和各种科技手段的卖弄。以下几个成功案例,就是灯光与文化融合最好的证明。
为期四天的法国里昂灯光节,每年吸引400多万人。各种各样的艺术家会点亮整个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广场和公园,超过70多个灯光装置将创造一种神奇的气氛,展示前端艺术家的作品并提供一个露天实验室。
缤纷悉尼灯光音乐节是澳大利亚的老牌项目了,聚集了来自23个国家的150名艺术家,用超过90台灯光设备打造了整整23个夜晚的艺术装置和作品。其中,悉尼歌剧院的作品是灯光节的重头大戏,绝对是每年必看,歌剧院顶部标志性的帆船变成了一块巨型荧幕,看那些略带些原始美感的色彩,它代表着澳大利亚土著的文化。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广场举办的大型立体灯光秀,以冬宫建筑群外墙为银幕,通过13分钟的短片生动展现了俄罗斯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关键人物以及俄罗斯地标性建筑,娓娓道来,非常具有叙事性。
巴黎圣母院“圣母之心”灯光秀,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周年所作,通过声、光、影的表现手法,在圣母院的外墙上投射出17幅不同风格的3D汇映,将圣母院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和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的科技感结合起来,配合建筑本身的错综线条和三维空间的立体透视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类此种种,不难看出灯光秀也算一个将城市文化打造成城市IP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文旅的创新之路,利用灯光增强体验,赋予城市文化特有的生命力。从“网红故宫”到“变脸兵马俑”,不难看出众多城市都在尝试利用灯光秀打造城市特有名片,这块的市场前景的广阔性毋庸置疑。因此,市场份额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毕竟中国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不缺少文化,但目前很多城市的景观照明都是基础照明,千篇一律,缺乏文化的独特性,容易造成视觉审美疲劳,如何在爆点来临之际,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创新,打造顺势而生的灯光秀,才是目前业内人士该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狂飙照明网-公众号,侵删)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3-05-22 阅读量:2752
2019-10-31 阅读量:2476
2019-10-30 阅读量:2104
2019-10-12 阅读量:2887
2019-09-30 阅读量:3433
2019-09-29 阅读量:3812
2019-09-17 阅读量:1499
2019-09-11 阅读量:2766
2019-09-05 阅读量:2923
2019-09-04 阅读量: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