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世界家电业,作为老师的日本企业,最担心曾经的学生中国企业的“两把刀”。一把刀是有钱,另一把刀是有力。
从曾经的师傅,后来的对手,如今的弱敌,中日两国家电企业在一线市场上的关系,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近年来,对比中日两国家电产业的差异,如果说在品牌影响力、美誉度等方面,中国与日本还存在不小的距离。那么,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等方面,中国企业已经与日本同行旗鼓相当。甚至在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上,中国已经处在世界一线阵营。
如今,面对中国家电同行,日本企业最为紧张、害怕的有两处:一是资本层面,有钱。中国企业正在快速对日本家电品牌进行收购、并购。不只是买企业,还在买技术、挖人才,从而获得日本企业的相关经验和模式,实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再次突破;
二是市场层面,有活力。通过大规模制造和低成本运营,中国企业快速从家电市场规模占比最大的低端市场实现崛起,并进一步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和引爆。最近几年来,日本家电不只是在中国市场被挤到市场边缘地带,在全球其它市场还面临着韩国品牌的挤压,可以说是“腹背受敌”两头受压。
比如说,在日本企业最骄傲的精益制造上,一度在全球被视为神话的日本制造,正在被持续下跌的业绩,以及巨额亏损的利润,一步步推向泥潭和深渊。日本制造原本坚持的底线和原则,正在快速被持续亏损的业绩吞噬。近年来日本制造频频发生“造假”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与此对应,中国企业如今正在借助“智能制造”,构建新的跑道和体系。直接打破当年日本精益制造的套路,借助智能化和自动化撬动新的商业跑道建立,这不只是实现超越,还完成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体系的再造。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优势的不断褪色,日本企业在家电产品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被削减和收缩。并且陷入一个“没有利润、不敢投入创新、市场竞争份额下跌”恶性循环中。相反,中国企业却在持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每年上百亿、几十亿的研发费用投入,让日企备感尴尬和无力。
当然,创新能力的建设,需要的不只是费用投入,更多的还是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虽然与日本企业相比,中国家电最为缺乏的不是能力、资金、手段而是时间。但是在日企快速下跌背景下,中国家电企业的大幅度投入,显然可以拿空间赢得时间。
最终,在中国企业逐步完成于家电行业对日本企业的赶超后,除了在中国本土市场,还将会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市场,展开对日本企业退败留下的市场份额抢夺。这将是一场更富挑战,却更具发展空间的新战役。
来源:(百家号)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2-10-01 阅读量:2069
2022-05-13 阅读量:2070
2022-04-27 阅读量:2986
2022-03-23 阅读量:2961
2022-03-11 阅读量:2696
2022-03-02 阅读量:2997
2022-01-08 阅读量:2467
2021-08-06 阅读量:6014
2021-08-06 阅读量: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