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需矛盾的日渐突出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地板企业开始关注营销手段的运用,更是认为品牌曝光越多销售越多,从而忽略了产品的打造。事实上,地板企业将希望过度的寄托在营销上并不是明智之举,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也会降低自身的盈利能力。
过度营销是毒瘤 地板企业走出四大营销误区(图片来源网络)
过度营销是毒瘤
营销就是把握用户思维,通过把控用户细微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行为。“营”就是制造产品,“销”就是卖好产品。“营”是“销”的基础,做好产品是销好产品的基础。在讲到营销的本质时,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对用户思维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否做出最快速的应对之策,决定着一家企业能否做强、做大。中国地板行业近30年来,营销万能论甚嚣尘上,根深蒂固的营销万能论,让地板企业不再关注产品品质,只关注产品销售。实际上,过度营销是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毒瘤。
地板行业四大营销误区
一是认为营销只是营销人员的事。实际上,营销应该是全员的事。地板企业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甚至前台人员,都要有营销思维。营销无小事,营销要从小事开始,要从最基层的人员抓起,全员营销的概念要清晰。
二是离开商业模式单纯谈营销。地板企业营销需要在商业模式上策划,需要有商业模式方面的考量。在转型期,只有做到专而精、小而美,做隐形冠军,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地板企业营销做不好,问题往往不在营销人员身上,而是在老板身上。不做商业模式方面的研讨,只研究速度,不研究方向,一旦方向发生偏差,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地板企业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三是只重视增量不重视存量。存量客户的管理与跟踪,存量客户的二次开发更为重要。地板企业不能总是在找新客户,不重视对老客户的维护。存量客户贡献的比例有多少,包含其口碑传播带来的客户数量。
四是营销高于一切,只抓营销,不抓产品品质。产品是营销的根本,没有品质,就是一锤子买卖。地板企业一定要回归到产品思维,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在消费升级和产品升级过程中,客户消费观在发生转变,未来这是一种生死淘汰,所以,地板企业在产品品质上一定要有策划。
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和营销的同质化造成了过度营销,从而致使地板企业经营可控性与赢利性的下降。要知道,营销手段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地板企业应通过对企业目的的思考,探寻营销的本质,让过度营销回归本原。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