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材网讯:在当今的吊顶等家居建材行业一直盛行着一股“打假”风,但是“打假”行动似乎效果不大。当下,吊顶行业的“傍名牌”现象已经是层出不穷,一些熟悉的品牌名字,其实与知名吊顶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吊顶“抱大腿”搏上位 消费者选购需谨慎(图片来源于网络)
吊顶“抱大腿”现象频现市场
一直以来,“傍名牌”行为因为涉及地域范围广、影响大而危害性很强,但有关法律法规虽然明确了对品牌的认定标准,加大了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却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吊顶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情况下,吊顶“傍名牌”现象也频频出现。
“抱大腿”让消费者掉入陷阱
所谓的“傍名牌”,从法律概念来讲就是指《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上讲的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足以造成他人误认的违法行为。
这种“傍名牌”现象让消费者掉进了一个个选购陷阱。“有的品牌拼写和大牌类似,其实根本不是大牌;有的店面打出的品牌挺有名,但是产品不搭边,也不知是真是假。”家住江北的市民李女士说。
吊顶行业“傍名牌”“抱大腿”手法类似
目前吊顶等家居建材行业“傍名牌”非常泛滥,手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打擦边球,即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著名商标而购买,比如对于文字商标,将一些著名品牌加上前缀或者后缀;另一种则是将知名商标变商号,也就是将知名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使消费者误以为知名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吊顶消费者一定要谨慎选购
“商标故意做得与知名品牌类似,而产品价格则定得略低,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同时利用部分消费者喜欢低价的心理,进而销售 ‘傍名牌’产品。”一位吊顶业内人士说,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商标的文字、字体、颜色、英文拼写,通过这些应该可以分辨出谁真谁假。如果走入某名牌店内,产品价格特别低,就要注意看是否认错了牌子,以免被忽悠。
事实上,一些集成吊顶企业傍名牌,最主要的原因是名牌效应可以为其带来巨大的利润,而现在吊顶行业尚未十分规范,于是一些心存侥幸的商家就“钻”行业漏洞,通过“傍名牌”混淆视听,让消费者误以为买的是名牌,从而自己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样的行为既损害了所傍品牌的形象,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方面,吊顶行业需要提高自律意识,做诚信良心企业,一方面行业可开展联动合作,一起打假。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