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材网讯:眼下,正是中国家电厂商抓管理,探索管理创新的最佳时期,可以说是时不我待。多年来,在很多家电厂商来看,管理太虚、太空、很理念,认为只要做好团队和员工的激励就行。偶尔会有一些家电厂商负责人谈管理,也是别人的理论,并没有自己的东西和体系。
家电企业应构建核心管理层 谈管理不谈“别人”的理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家电厂商,特别是营收规模高达千亿,五百亿、三百亿的厂商巨头们,都面临着一轮发展的"天花板"。他们都积极努力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变革和渠道优化、业务多元化扩张,试图走出这一轮的困局,然而最终却是收益甚微。原因就是,管理创新的步伐,没有跟上技术、产品、营销和业务创新的速度。
其实,管理不只是适应于家电厂商,还是保证任何团队和组织可持续运营和发展的根基。
虽然,巴西里约奥运会还没有结束。但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表现可以说是参差不齐。有被誉为中国奥运"梦之队"的体操队,创造32年的最糟糕情况,一块金牌未取。同样,原本属于世界强者地位的中国羽毛球队的表现也不尽如意。
相反,由一大批年轻队员组成的中国女排,却在郎平指教下再度杀入决赛,时隔多年之后创造了中国女排的奥运会新成绩。对此,国家****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地指出,"不同队伍之间的不同表现,归根到底是团队的管理出了问题。没有好的管理,没有形成互信互爱的团队精神,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从这个层面看,团队业绩的取得和管理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技术创新、制造变革等能够带来直接、快速效益不同的是,管理的影响更加的隐性和持久,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能显示出管理创新的效力来。
因此,在当前所有家电厂商都处在一轮"内忧外患"的转型关键期,管理创新尤其迫切。
现在的中国家电产业,在产品、技术、制造、营销等方面,已经完成从过去对于欧美日韩的模仿、借鉴之后,逐步走出一轮自主发展和创新变革的新通道。特别是,通过智能制造、创新营销,已经在行业走出一条有别于外资企业的差异化道路。
然而,在企业管理文化、体制和理论等方面的探索,中国家电厂商总体还是出现"慢一拍"的情况。大部分企业在制造体系借鉴日本的精益管理,在营销上则自创一体,在组织管理上采取的欧洲科层制,在企业文化上普遍是自说自话。只有少数几个企业在内部组织、外部经营等环节进行了自我管理的探索,但也多是零散。
出现这种局面,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管理不同于技术、营销的环节创新,是一门涉及组织架构、文化纽带和员工激励的系统工程,追求的不是短期回报,而是长期探索和持续优化。这与大量中国家电厂商追求的"短平快"不相符合。
其次,企业管理要追求表里合一,主要靠文化内涵和要素驱动。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能完全照搬和模仿,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传承进行创新。因此,中国家电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需要考虑如何将中国的国学,与西方的科层制管理进行中西融合。然而,现在大部分本土厂商在管理方式上并没有原创,多是借鉴、整合和微创。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本土家电厂商对于管理创新和管理驱动缺乏战略上的认知。很多家电厂商都忽视了管理创新在企业的产品、技术、营销和激励机制创新中的作用,没有看到其实管理创新才是驱动这些要素相互协同发展的主轴,反而过度追求外在的变化,忽视这个内在核心的变革。
简单来看,企业管理就是如何激励和赋予个人、团队的激情和活力,从而在企业这个组织中形成一轮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凝聚力,可以在无形之中持续地驱动企业的转型、变革。最终让企业在遭遇外部市场寒冬和同行持续攻击之下,也能走出一轮独立发展的行情。
然而,事实上,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企业管理的复杂性、挑战性远远超出预期,考验的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远见与智慧。看上去,这只是简单的一项凝聚人、团结人的工作,并赋予人在组织和团队中自主发展的活力和空间。实际上却是,一家企业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格局,就必须要进行企业的自我创新。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最为忌讳的就是去模仿,最具挑战的就是如何借助模仿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出路,真正打造属于不同家电厂商的独特管理手段、管理文化和管理体系。这是一脉相承的。
过去,很多人总是天真的认为,美的集团在中国家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多次转型都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强大的营销执行能力。这其实是只看其表面不分析其内在的做法。其实,美的真正强大的是管理创新和管理驱动的能力。因为执行力的核心是管理层对于团队拥有绝对的把控能力、过程监督能力以及结果导向能力。
另外,很多人一直在质疑海尔集团的变革,认为海尔是在瞎搞、乱折腾,什么人人创客根本不可能。实际上,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海尔变革的核心,也没有看清过去30年来支撑海尔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海尔是中国最典型的管理创新驱动企业,其这一轮的变革核心,就是要解决大机构、大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持发展的活力,那就是赋予各个团队的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活力。表面上是拆大变小,实际上是激活个体。
过去30年以来,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核心任务是发展、壮大。也就是说,所有厂商要在这个行业和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因此,发展的重心放到了市场上,以及围绕市场竞争的产能扩张、制造提升、营销创新等环节上。这本无可厚非。
当时的社会红利、人工人口,甚至一部分的政策红利,让很多本土家电厂商根本不需要去搞管理创新和管理驱动,只要有市场、有团队、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就能马上拉个队伍,在市场上分到一块蛋糕。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配合广告轰炸、低价营销,就是最佳手段。
但是,如今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市场格局则开始倒逼所有家电厂商,都必须要寻找并构建新的发展方式、竞争手段和驱动模式。而管理则是解开这一系列问题、矛盾和困惑的最核心钥匙。也就是说,没有在管理上的探索、布局和创新,未来所有家电厂商都不可能找到突破"天花板"的动力。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主流的家电厂商无论在制造基础、技术积累还是营销变革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即使这些要素没有实在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也能带来可观的业绩。然而在经济形势调整期,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驱动这些要素的最大化协同效应,产生1+1大于2的结果。
因此,面向管理手段、体系和理念的探索和创新,可以帮助所有家电厂商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定位,并梳理自身发展的一切要素,找到长处和短板进行资源的二次匹配和整合,构建在新的时代和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过去,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是现在,对于家电厂商而言,构建核心管理层是必不可少的。在家电企业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的建设,在关键时刻和竞争对手进行抵抗!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2-10-01 阅读量:2069
2022-05-13 阅读量:2070
2022-04-27 阅读量:2986
2022-03-23 阅读量:2961
2022-03-11 阅读量:2696
2022-03-02 阅读量:2997
2022-01-08 阅读量:2467
2021-08-06 阅读量:6014
2021-08-06 阅读量: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