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在前几年时间是个很火的词,但是在3月18日国家三部委公示的首批拟入选“能效领跑者”制度的家电产品名单发现,参与的厂家很少,首批参与空调的只有四家企业,而冰箱的企业也只有四家,参与彩电的企业有6家,这相比之前的家电下乡“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点天壤之别。
家电下乡政策是什么?
家电下乡政策是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效能领跑者”对企业更多的是精神鼓励
“效能领跑者”针对企业的激励,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这与此前企业动辄拿回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节能补贴,形成鲜明对比。
难道是“领跑者”制度(以下简称“领跑者”)对产品节能水平的门槛太高?笔者通过政策发现,入选“领跑者”制度只需三个方面标准:产品不能低于一级能效;必须是量产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样品;质量等综合性能优异。由于家电产业经过数轮的节能环保升级,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能生产出一级能效产品,也就是说无论从节能技术还是质量品质上来讲,是不存在什么资格门槛的。笔者认为,之所以竞标“领跑者”寡,很可能还是因为小伙伴们缺少参与热情。
与之前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不同,“领跑者”并不对用户进行现金补贴(先由企业垫付,后企业从国家财政部门拿回补贴),而是针对企业进行的激励,但也仅限于精神层面的奖励——比如允许企业在通过能效领跑者认证的产品上,使用专属的宣传标志进行宣传等。这与此前,企业可能动辄拿回几千万乃至上亿、甚至数十亿的节能补贴形成鲜明对比。笔者认为,毕竟在近两年家电大环境不景气的行业背景下,如何拉动销售才是企业真正关心之道,虽然入选“领跑者”的产品可以优先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但毕竟数量有限,实属“杯水车薪”。
纵观当前的家电销售市场,价格战、概念战(包括智能、高端等)仍是主要营销手段,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普遍缺乏推广和销售“高能效”家电产品的热情。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节能高效的产品大家都有,经过国家数轮提升节能产品等级国家标准之后,节能作为产品性能,也几乎成为标配,体现不出市场所需要的差异化;其次,通过此前数年的节能惠民补贴,消费者已经消费了甚至是透支了这部分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对节能产品本身也没有什么兴趣。
其实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效能领跑者”,不管是补贴还是精神上的激励,能够拉动销售才是王道。企业或可通过其它的诸如概念战、智能战、体验营销等等来“勾引”消费者花钱。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2-10-01 阅读量:2069
2022-05-13 阅读量:2070
2022-04-27 阅读量:2986
2022-03-23 阅读量:2961
2022-03-11 阅读量:2696
2022-03-02 阅读量:2997
2022-01-08 阅读量:2467
2021-08-06 阅读量:6014
2021-08-06 阅读量: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