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很多木门企业都较保守,别说技术工艺,就连门店上也要张贴“行业人士不得入内”的标语,处处提防。究其原因,是害怕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但今年却有这样一家门企 ,公开喊出“帮您赚钱,教您建厂”的口号,表示愿为同行提供从设备、技术、材料到渠道建设的全程指导。授人以渔到如此地步,令人有些不解。
这家胆敢在业内拆掉技术“柏林墙”的木门 企业是赛斯 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令军在接收媒体采访时表示,赛斯自曝生产工艺,将全套制门工艺推广出去绝非一时念起。“享受德国木门成果,惠泽全中国”是赛斯的初衷,也是其企业坚持多年的力量源泉。
李令军的初衷与探索
早在10多年前,李令军第一次去德国,就被德国先进、环保的制门工艺所吸引,并果断的以300万的技术转让费用拿到了其在中国的使用权。随后的日子,即是赛斯潜心研究、改进、创新并推广的过程。
十年间,赛斯的产品由最初的室内门生产到如今的包括地板、橱柜 、卧房家具等在内的集成家居体系,受众人群从最初的创立地沈阳现已遍及全国并远涉重洋。
谈到技术复制的举措,李令军笑称,自己最初的想法很单纯,只是想将这种工艺推广出去。但是由于市场没有成功案例,故而很多人不愿尝试。而如今赛斯的成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强烈的市场需求让赛斯欲罢不能,一做就是十年。目前,这项工艺技术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赛斯产品也已得到市场检验,成为最有说服力例证。
但赛斯的成功并没有冲淡李令军的初衷——将这种工艺推广出去,让更多消费者受惠其中,这个想法在他心中一直没有放弃。转折点终于在2008年年底到来。
拆掉“柏林墙”的第一步
去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危机演变,作为实体经济之一的木门生产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很多油漆门 企业打算拓展免漆门 产品以应对市场的变化,这时有企业主动找到了赛斯 ,想要其协助建厂。
对于同行的“求助”,李令军欣然应许,毫无保留,甚至没有收取一分技术转让费用。如今,从中受惠的那家企业已经在新的细分市场打出一片天地。这个成功案例给了李令军新的启示。
“目前一些企业和经销商的生存都面临着挑战,何不将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做成一个系统总结并形成一套新的营销模式呢?”李令军说,“这样既可以帮助那些想上免漆产品的企业快速建厂,又可以将这项工艺技术推广出去,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于是,北京门展 上,赛斯利用参展的机会,现场将“快速生产室内门”的行业宏观愿景呈现在所有同行面前。
赛斯“教您建厂”的原则是是一个增值增利的好项目。无论你投资10万还是投资100万,均可收获相对比例的回报。用李令军的话说,就是大有大的建法,作坊有作坊的方案,从生产到成品一周搞定。
“自杀”论的另一面解释
赛斯在门展上的举动不免令业界感到“不可思议”。“它想做什么?帮竞争对手占领更广的市场,这不等同于自杀吗?”如此的质疑声音不绝于耳。
对此,李令军自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在他看来,处处提防保守,最终的结局就是陷入孤立的境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成果被市场淘汰。对赛斯而言,不仅不排斥对手,更用一种寻求双赢的思路来看待对手,他认为,用他技术的厂家越多,人们对这种工艺的产品认可度就越高,自己的业务就越好。
李令军强调,市场的竞争绝对不是产品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的竞争。赛斯能给的只是一个框架,具体风格的演绎、品牌的塑造还得由企业自己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赛斯不是在复制竞争对手,而是在壮大自己的同盟队伍。
当前的木门市场 竞争,一味将自己的工艺技术、自己的管理优点严实捂住,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是得不到发展的。加强与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分享,这种另一种形态的自身发展及至行业发展的方法正踏出了它的第一步。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25-10-10 阅读量:2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