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年来祖先们的劳动创造,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不同时期家具的不同形态。纵观整个中式家具的发展史,能使我们更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方面的不同特征。
夏商周时期
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人类走出了山洞,住到了简陋的户外建筑。由于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房屋低狭且矮小,诞生了延续几千年的席地而坐。“席”是家具最早出现的品种之一。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夏朝不仅农业得到发展,而且出现了冶铜业。到了商朝,冶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周代,青铜制造业达到全盛时期,周代天子和所封的大小诸侯国都设有铜器作坊,铜器品种、产量与质量都得到大大提高。我国现已出土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如制作工具已有了针、锥、斧、锯、刀、钻、凿、铲等;生活日用器具有鼎、尊、爵、觚、盉、盂、壶等。手工业除冶金外,还有木器、玉器、陶器、纺织、皮革、土木营造等,出现了‘百工’称谓。从这一时期考古中还发现了俎、禁、甗等青铜器,它们是后世几、案、桌、凳、箱、柜的始祖。

(图片来源:卓品家具官网,侵删)
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不多,结构简单,构件只是大的体面关系,没有小的变化装饰。但从四代俎比较来看,构件在增加,结构趋向合理,造型日趋美观。从现已出土的家具名器来看,家具的体表已采用雕刻、漆绘画等装饰手法,图案有夔龙纹、饕餮纹、蝉纹、斧纹、几何纹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从发掘出的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了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当木构建筑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之后,家具也随着功能的需求逐渐发展。
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
春秋到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诸子百家争相亮相,各种学说、各种流派不断涌现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中国,各行各业生产力大有提高,家具的制造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或跪于地上,所以这个时期的家具设计得较为低矮,以几和案为主。铁骑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此时,青铜器开始衰落,漆器开始大量生产。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用漆来装饰家具,保护家具,延长使用寿命。到了秦汉时期,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

(图片来源:卓品家具官网,侵删)
由于冶金、炼铁技术的改进,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的条件。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在木构建筑上发挥了他们的才能,而且大大地促进了家具的发展。
秦汉之前,几、案、衣架和床榻都很矮,都是席地而坐。到了汉代,对西域的频繁交流渐深经常派人出使西域各国,这个时候胡床传入中国。
胡床,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人们从席地而坐慢慢的变成了垂足而坐,毕竟长时间坐地上,人们容易着凉或者腿麻,不如坐在凳子上舒服。所以胡床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后来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拯救罗圈腿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卓品家具官网,侵删)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部纷争导致混战不断,促进了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使得各民族家具在形制上和功能上相互渗透和融合。这个阶段的家具与前面阶段的家具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朝,因人们有了垂足坐的习惯而渐渐流行高形坐具。
这个阶段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益兴盛,各地大规模地建设庙宇、石窟,其中的陈设、用具也都受到外来影响,出现了墩、椅、凳等高形家具。

(图片来源:卓品家具官网,侵删)
在现存的壁画上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看到制作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等。这个时期的床榻没有太大的变化,出现了直背靠椅,这为中国历史家具趋于完美打下了基础。
在装饰方面,漆木家具装饰上开始使用绿沉漆,深沉的颜色打破红黑漆的一统格局。**日兴,家具装饰也体现了浓厚**色彩,出现了莲花纹,忍冬纹,卷草纹,火焰纹,飞天纹等。
(文章来源:卓品家具官网,侵删)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帮您快速计算加盟卓品家具需要多少钱?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