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滥觞于德国包豪斯时代,其师徒制、艺术与技术双轨制的教育模式影响深远。建筑设计一度被人视为工匠行业,由于兼具艺术与技术双重魅力,建筑界曾诞生过如柯布、密斯等多位影响行业发展理念与趋势的建筑大师。建筑师是城市面孔的塑造者,优秀的建筑师寻根究底离不开好的建筑教育,无论是名校、名师或名企。
#师出名门#杰出建筑人物寻访计划,是IAF锋建筑节2021年的特别策划内容,旨在寻找那些师出名门的拥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建筑师,了解他们的设计实践故事,探究名门教育对其职业成长的深层影响。
VOL.04
始终保持高度独立思想的先锋者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继而进入世界顶尖学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研修,张之杨头上是有名门光环的。从美国AECOM (原EDAW易道)设计集团到荷兰大都会事务所(OMA),张之杨一直活跃于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这些闪闪发光的经历注定张之杨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眼界和高度。
2004年,张之杨与合伙人在美国波士顿创立“局内设计”;2007年,成立深圳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不同于传统服务甲方的商业设计公司或迎合市场惯例的建筑事务所,局内设计更像一个保持独立思想的引领者,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狂热而盲目的市场潮流。
何为“局内设计”?保持高度独立思想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在局内设计创始人张之杨身上仿佛能看到答案。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的童年记忆是关于陕西的,一个睁眼便是满眼油菜花的地方,这时期的张之杨就像一个没有被任何思想秩序干预过的野生动物,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想象,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
1983年,张之杨跟随父母来到深圳,至此,张之杨成为深圳速生城市之中的一个被动个体样本,与深圳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小喜欢画画的张之杨为了继续发挥绘画特长,他一直把进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作为目标,但一条高校宣讲视频打乱了原本的人生规划。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深圳大学正门
高考前夕,很多高校来到张之杨所在高中进行专业宣传,其中深圳大学建筑系的宣传视频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张之杨,视频中学生外出写生、用木板做模型的画面让他心生向往;最终,张之杨放弃广美附中,选择进入深圳大学建筑系,开启升级打怪的建筑之路。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建筑师张之杨(右一)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然而,升级打怪的路上必定不会一帆风顺。深圳大学毕业后,张之杨辗转于室内设计公司和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事业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迷茫的张之杨决定重新求学,思考人生方向。
在深大打下的夯实建筑基础使得张之杨顺利地拿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多伦多大学近二百年的学识沉淀以及严谨考究的学术精神打开了张之杨另一扇建筑大门。
从温暖的南方来到极寒的北方,张之杨印象最深刻的是加拿大对建筑保暖的技术要求,加拿大的冬天很冷,建筑比较注重御寒保暖,用张之杨自己的话说就是“建筑就像穿棉袄一样,里三层外三层,还有防水层、空气层、隔热层”。
在多伦多大学,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张之杨感到耳目一新,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张之杨学会挖掘自己,在乏善可陈的项目中找到不同的思考方向。一步一步的磨练,张之杨对建筑设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建筑师张之杨(中间)
多伦多大学的求学结束后,张之杨又跃入职场奔腾,但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及职场历练并不能满足张之杨对建筑的探索欲望,他总觉得好像缺失点什么,不禁生问:“学建筑学难道就是变成一个类似工程师一样的角色?”但张之杨内心清楚地知道学建筑学远不止于此,对建筑创作的迷茫之感再一次浮现心头,张之杨决定停下脚步,寻找一个让自己信服的创作体系。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哈佛大学建筑系教学楼
出于对哈佛大学建筑系教学楼的喜爱,张之杨决定考取哈佛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学位,继续学习深造。经过层层考核,张之杨如愿进入哈佛求学。
哈佛作为一所国际顶尖学府,汇聚了世界一流的人才和资源,在这里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跳跃、视野开阔。在没有标准答案、随心所欲的教学氛围下,张之杨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恣意驰骋、奔腾,汲取自由开放带来的红利。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建筑师张之杨(右一)
如张之杨所说:“哈佛大学就像一个自助餐厅,大学的教育更像自主产品,学生的选择特别多,稍有不慎,便会迷失自我。”正是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学习、产生共识,张之杨明白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除了享受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张之杨在哈佛遇到了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建筑导师——库哈斯。
雷姆·库哈斯是一名荷兰建筑师,任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曾在世界顶级名校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在当今文化环境下探讨现代建筑发展领域深有研究。他对于当代城市发展的研究方向超越了传统建筑学范畴,更多关注到社会与人文、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发展等综合性问题。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与库哈斯
库哈斯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观点潜移默化中悄悄在张之杨心中埋下了根,以至于往后十几年的实践中,张之杨一直受此影响,站在高处看待城市发展,进行前瞻性创作。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从哈佛毕业后,张之杨再一次跃入人海,成为建筑职场中的一员。这一次,他来到哈佛导师库哈斯创立的事务所——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在张之杨眼中,OMA就像一所学校,在这里宛如收获了另一个学位。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MA影响张之杨最深刻的不是硬核的建筑知识,而是敢与现实抗争的建筑观。受哈**授库哈斯影响,张之杨总是能跳脱于项目需求之上,试图挖掘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西雅图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西雅图图书馆》于2004年投入使用,一经面世,便赢得纽约各杂志的高度赞誉,被评为“本时代修建的最重要的新型图书馆”,荣获时代杂志2004年最佳建筑奖、200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的杰出建筑设计奖。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建筑作品:西雅图图书馆,美国
《西雅图图书馆》之所以好评不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功能,塑造了一个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中心,其中包括很多公众家庭、市民交往的空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鲜少图书馆能做到的。
在OMA一次次项目的锤炼下,张之杨渐渐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建筑师。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当你在一个公司有决策的欲望,或者认为自己的决策也不一定差时,意味着你是时候要独立了。”
——张之杨
作为一名建筑师,张之杨一直希望自己能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为建筑行业带来一点突破或改变。2007年,国内经济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张之杨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回国发展。
回国后,张之杨在深圳成立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谈及何为“局内”,侃侃而谈的张之杨充满了浪漫与理想的光辉。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关于局内
“局内”源于英文“in the game”,直译为:“在游戏之内”。局内设计坚定地选择了深圳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它持续充沛的能量,对所有改变和可能性的开放包容态度鼓励我们这些好奇的“局外人”从基因的底层逐步融入这座城市,进而不知不觉中变成其中一个典型样本。我们开始质疑学院派建筑师救世主般的精英态度;同时也警惕沦落为资本和意识形态工具的自我阉割。乐观的相信建筑师可以成为一个启蒙者(Messenger)抑或一个追梦者(Dreamer)。
我们习惯以积极而谦逊的心态,运用严谨的专业态度回应客观限制。相信最强大的生命能量是深埋在坚实的基础之下的。只有持久扎根探索的累积,才能触及最深处的生命呼唤。另一方面,又迷恋于向上纯真飘逸、绵延流动的轻盈,向崇高神性的求索。貌似相悖的这两种趋势形成的张力会促成生命力与精神性双重叠加的内生秩序。相对于“局外”的现实世界而言,“局内”更乐于构建一个接一个的桃花源抑或乌托邦:它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审美的表达,而是有关如何构建独特的空间场域,一个绵延生长的时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一个磅礴宏大的时空扭转。可以令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醍醐灌顶、抚慰忧伤……进而净化颠覆人们的时空认知,甚至实现灵魂的救赎。
张之杨的浪漫与理想不止表现在“局内”的定义上,更体现在对建筑设计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哈**授库哈斯和OMA的工作实践中,张之杨最关注的不是项目本身的需求,而是建筑未来的发展,在满足甲方需求的同时在项目里探索建筑的未来可能性,希望能带给行业一点点启发。
与其他同类型的小型建筑公司不同,局内虽然只有二十几人,但承接的项目规模较大,如《深圳光明科学城》、《深圳文化馆新馆》,属于大型城市级别文化建筑。局内希望通过大型主流建筑表达对城市更新的看法,以此探寻突破,这也是局内的特色之一。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建筑作品:深圳光明科学城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建筑作品:深圳文化馆新馆
结语
从张之杨的采访中不难看出他是一名怀揣梦想、坚守内心的人。从故乡到远方,从求学到求职,张之杨一直守着内心理想,相比于专业的建筑师,他更像追梦路上的探索者和先锋者。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Q
创立局内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张之杨:第一个是探索精神。客户对我们的认知是专治疑难杂症。不管甲方的要求比较奇葩还是过高,我们给甲方的方案绝对不会让他觉得很平庸,或者没想象力。客户要担心的是有没有那么多钱,愿不愿意给这么大的投入跟我们做一次探险之旅。
Q
局内设计为什么先从美国创立,然后再回到深圳成立?
张之杨: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同学的家里需要进行一些小型的住宅改造,我们承接设计的时候需要一个公司跟人家签合同,所以我和一个同学一起注册了一家公司。我们那时候并没有做很多业务,只是做一些私人的服务,那真正全职做设计还是回到深圳。2007年,我从OMA离职以后,全职开始做设计。
Q
您是如何理解建筑先锋性的呢?
张之杨:在我看来,先锋性不是网红,也不是所谓的一鸣惊人、哗众取宠,或者是一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东西。建筑先锋性应该是从它的内核上有一个进步性,有一种代表着未来的趋势的时代精神。
Q
想对在职业发展和成长道路上帮过自己的老师说一些什么?
张之杨:他们是我前行路上的明灯,我一直在追赶他们。因为他们就像黑夜里的海上灯塔,让我在漆黑的环境和风浪中充满希望,让我有这种信心继续去做比较难的事情,而不至于被眼前的这些困难或者是好处迷惑自己。
Q
您对年轻一代的建筑师有什么寄语吗?
张之杨:首先我觉得年轻人做什么样的选择,我都能理解。因为现在的信息发达,他们现在面临的竞争和环境并不会比我们那时候容易,甚至会更艰难。我对选择比较容易的,或者是权宜之计的人生选择表示理解,但不要放弃理想。因为内心的理想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常常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走自己的选择的路,不要被眼前的各种迷雾障碍所迷惑,寻找自己人生当中的航标。
(文章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帮您快速计算加盟CIVRO希洛系统门窗需要多少钱?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