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是交易,生意的本质是流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线上流量源自商家品牌的各种自我优化、内容制造、媒介运营、广告投放等,那么线**量从哪里来?除了常规的造节活动、地推造势、异业带单等,线**量的获客方式和用户越来越错位,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
但有一点可确认,高质量客流来自线下。
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互联网工具或是商业模式能持续解决流量的问题。有些工具和营销套路看似有效,但只是短时间有效,生命周期很短,很难持续。当没有第三方的运营介入或是没有导入有价值的内容和方法就失效了。
所有To B服务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To C。但To B的服务如果只有工具,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不能够帮助B端更好的执行、落地,那么工具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任何To B的方案首先是帮助门店解决如何更好、更快、更持久的获客,而且方案定位本身就应该是“运营项目”,而非“IT项目”。IT项目是解决企业或门店的“业务数据化”问题,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监控;只有运营项目才是解决“数据业务化”的问题,解决数据如何变现、客户如何成交的问题。
门店需要“存量客流还是增量客流”?
我们对实体门店的获客逻辑做过非常细致的调研,发现一直以来,线下门店的获客方式都是源自门店自身“存量资源”客流,而不是通过借助工具和运营策略进行增量客流的资源倍增。比如:家居建材、汽车、地产行业的各种扫楼地推活动。但新楼盘、老小区客户是有限的,在某一时间段内,这些客户群体都已被几波品牌洗劫N次了;再比如,门店老板会要求店员定期发朋友圈和各种好友群,晒各种营销活动。我们调研统计:平均每个导购朋友圈晒“新产品、客户案例、营销活动”等内容一周不少于五次,有些极端的导购一天就是5条,每个人的朋友圈好友数量有限,群也是有限的,这种方式虽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被拉黑、屏蔽、踢群;还是就是门店最普遍的异业联盟、带单售卡玩法,但这也是有限的范围内的游戏规则。
要想“开一家店,卖一座城”!没有增量客流的倍增攻略,是无法实现的。所以门店销售的边界不能以门店大小,门店位置、线下活动的力度或是密度决定;而是要如何助社交工具和平台共享门店,将门店无边界化。打造门店合伙人,将分润规则和诚信透明化,将别人池子里的鱼引到自家鱼塘,提升门店与用户的连接能力,其实就是将”异业联盟“无边界化,互联网化、共享化“。
门店合伙人就是将与自己客户有交集或是有交集机会的这些人激活,让他们更主动的去推荐、分享、邀请。比如:沙发专卖的店员,可以将床垫、地板、木门、建材等店员发展成自己的合伙人;甚至还可以将安装师傅、老客户、房产中介发展成自己的合伙人……越是高价低频的商品,店员越是有将老客户资源再次变现的欲望。
除此,各种群粉丝激活、老带新玩法等等,都是源源不断为门店带来增量客户的方法。
优秀的经销商都明白,门店生意,由线下渠道获取的客户更具有的成交机会。因为客户的来源过程已将口碑、信任背书由推荐人做了铺垫。所以无论是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关键点都不在于工具上,而是方法上。
线上的“水”能解线下的“渴”?
首先门店的升级转型,不是天猫、京东决定的,也不是微信、支付宝解决的,更不是某大咖的各种演讲、口号名词喝出来的。那么多线下门店,那么多行业,而且同行又有细分,细分领域品牌属性、用户定位又不同。这事儿他们给不了准确的方案。
当下的转型、改变、升级是商业文明的进步,这确实是用户倒逼的。我们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新消费心理、行为和趋向的,现在门店的转变是用户逼迫的,而企业的升级更是门店逼迫的。之前商业都是做好我能做的,把产品做好,把店面形像做好,把导购培训好,但突然发现客不进店了。而现在的商业是做客户喜欢的,用户思维讲究“满足用户的细微需求”。
中国特色10多年的电商发展,培养了线上消费习惯,也沉淀了大量用户数据,但线上数据如何赋能线下?如何将用户的线上“指尖点一点”转化为线下“店内逛一逛”?这绝非易事。尤其是高价低频、成交周期长、重体验和强服务的产品。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线上数据导流到线下,通过线上领券线下核销闭环,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不懂行业、不懂线下,只会将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而且用户体验感尽失、给门店增加麻烦事。门店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将”业务场景“融合,通过工具+运营的方式将线下场景再现和再造,为门店、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便利。互讯的H8数字运营场景就是从门店实际业务逻辑出发,将“获客场景、进店场景、逛店场景、离店场景、活动场景、支付场景、服务场景、分销场景”等进行细化,“重场景,轻运营;重社交、轻连接”让“获客、成交、服务”形成业务闭环
流量是“术”,留量是“道”
没有流量,哪来留量?!这并不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问题,首先是要有流量,但不是说未来所有的生意都是靠“拉新”完成。再小的个体也要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品牌(门店)也要有自己的数据。数据是什么?数据就是客户,客户就是种子,我们要让种子生根、发芽、结果(带来复购)。
很多优秀店员、经销商为什么客户不断,其实就是情商高,会经营自己的圈子(数据)。对每个成交客户都有记录,哪怕是一个微信好友,也会做各种标记。其实这就是用户画像。根据不同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实也是“人以群分”的。通过社交化数字门店,可以将用户画像的颗粒度细化到某一细小维度。比如,一个沙发用户的画像都有以下维度:梅林一村、二手房、90平米、宅男、短发、爱嚼槟榔、古龙香水、互联网行业、开宝马车、消费2万、皮沙发、2018年10月购买……这么细的用户画像看似复杂,其实在社交化数字门店,店员只需数十秒即可完成。
首次进店或是首次关注公众号、小程序、个人加粉都会获得“新人礼”,如果用户购买产品,又将获得“忠实顾客礼”和“保养券”;如果用户推荐新人购买,更可获得“锦鲤“服务大礼包!
所以只有充满温度的服务才可以让生意持续不断,老客户的生命周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总结一句话就是:复购率是设计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文章来源:家具微视界-公众号,侵删)
当前有2人正在等待…
多了解,多咨询获取更多加盟信息
2018-12-26 阅读量:2040
2018-12-19 阅读量:1801
2018-12-18 阅读量:1405
2018-12-12 阅读量:1510
2018-12-10 阅读量:1086
2018-11-20 阅读量:1915
2018-11-08 阅读量:1906
2018-10-29 阅读量:1549
2018-09-30 阅读量:1995
2018-09-20 阅读量:1323